作者:高 芳 最后更新时间:2016-03-04 09:14 浏览次数:7413
2013 年,媒体披露了稻米镉超标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4 年4 月,国家启动了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工作,并先期在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开展试点。近日,作为长株潭试点重点工程之一,由永清主导修复的长株潭某地6000 亩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首战告捷,经一季修复,稻米降镉率达到了60%。这一成果,获得评审专家一致认可。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修复效果明显,永清环保在农田修复第三方治理方面提供了有益探索”。
由于多方面原因,湖南省部分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2014年4 月,我国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并先期在长株潭地区(长沙、株洲、湘潭)开展170 万亩重金属污染耕地首批修复试点。
作为湖南省环保龙头企业,永清在长株潭某区开展了总计6000 亩的晚稻季农田修复示范,主要针对困扰湖南的农田镉污染进行第三方治理试点。这是湖南省第一次由企业主导如此大规模的农田修复第三方治理,整个修复治理过程都在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指导下进行。
无论是对于世代种粮的农民,还是消费者,“镉大米”都让他们很受伤。在治理试点中,永清在已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稻米降镉技术基础上,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治理方案。“通过4 道关口,最大限度地将稻米镉含量降到最低。首先是施用土壤调理剂,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接下来施用有机肥,平衡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水稻分蘖后抽穗前喷施叶面硅肥,阻控镉向稻米中转移;水稻生长全生育期淹水灌溉,降低土壤中的镉活性。”永清环保研究院院长贺前锋博士向记者如此介绍。据了解,土壤中的有效态镉很容易被水稻吸收,积累到稻米中,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土壤在修复过程中加入土壤调理剂后,可以大幅降低有效态镉含量,从而降低稻米镉污染风险。
据悉,永清环保是国内唯一一家以自有技术生产重金属土壤修复药剂的环保上市公司。近年来为了早日解决“镉大米”问题,永清积极投身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工作。2014 年,自主研发的降镉技术在长沙及周边地区开展了约2000 亩推广示范,取得了良好修复效果;今年开展的6000亩修复试点的成功,在更大范围上验证了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可复制推广性。
未来,永清将进一步探索总结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经验,力争试点成果能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能推广,真正确保老百姓能吃上“放心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