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文章查看

生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交流会上,中国释放出哪些环保合作机会?

“中国生态环保产业的市场是开放的市场、公平竞争的市场,欢迎更多国外企业参与到中国生态环保产业中来,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理念、新发展。”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的分会——生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交流会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面对前来参会的国内外参与人员表示,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愿同各国携手、与各方联合,团结合作、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推动全球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世界经济绿色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共同迈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未来。”

交流会上,中国向各国政府的代表、中外企业界的代表表达了对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视,也展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决心。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在生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方面,中国搭建的全球化、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多、渠道广,因此,中国与其他各国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我国可以提供“中国示范”和“中国方案”

如今,绿色低碳发展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绿色”既是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的普遍共识,更是人类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生态环保产业技术发展作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对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郭承站表示:“伴随着中国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丹麦、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外资企业在技术发展、装备升级等方面为中国生态环保质量的持续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环保产业的成长。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也突飞猛进,朝阳环境、复洁环保、康恒国际等优秀环保企业已有引进来的成功案例,同时也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这将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那么,生态环保技术的引进来与走出是否有效?其成果体现在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的成绩单上。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5%,比2012年提升26.3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24%,森林蓄积量达到195亿立方米,分别比2012年提升2.39个百分点、43.56亿立方米。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表示,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中国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及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路径和经验,可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协同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和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生动的“中国示范”和“中国方案”。

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孙雪峰也指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探索和丰富实践,为全球环境治理不断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

搭建中外环保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平台,期待在政府、企业层面开展更多合作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通过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推动推动绿色和高质量发展。

据李永红介绍,我国依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双多边、区域和南南环境合作,依托中国—东盟、澜沧江—湄公河、上合组织、金砖国家、中非等区域次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和平台,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开展政策交流、联合研究、能力建设以及生态环保产业技术合作。

同时,借助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等高端智库平台,分享中国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理念新做法新成效。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还为生态环境部开展减污降碳、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污染物治理、ESG治理等相关工作提供路径研究和技术支持。

此外,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还发起建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绿色发展国际创新中心,组建中国工商业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搭建多层次、多渠道绿色低碳技术交流平台,开展技术对接、发布绿色发展案例,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另外,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还与深圳市共建“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积极打造绿色产业技术“走出去”的旗舰型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中国绿色发展成果在全球的共享共用。

孙雪峰指出:“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多年来,中国积极开展双多边环保产业合作,包括中日韩环保产业圆桌会议、中韩环保产业论坛、中美环保产业论坛、中德环境论坛、中法企业环境技术对话会、中国—中东欧国家环保技术推介会、‘一带一路’国际生态环保高层对话会等国际会议论坛,为中外环保技术交流和产业的合作搭建了务实高效的合作平台。期待大家能够充分交流,在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开展更多的合作。”

推动经济实现绿色、包容、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希望与各国携手,共促全球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关我们的未来福祉。

在郭承站看来,随着全球环境与气候危机日益加剧,绿色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相关需求持续增长,推动经济实现绿色、包容、可持续的复苏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而生态环保产业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多年来广泛构建国际合作网络,与20多个国家的使领馆、商务促进机构保持长期友好密切的合作关系,服务上万家中外环保企业间的商务合作,共同服务全球环保市场融合发展。

事实上,由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已走过37年征程,现已成为生态环保产业全产业链交流、发展成果展示的首要平台,“政产学研孵转用”一体化的行业品牌盛会,全面助力生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装备升级、人才建设、国际合作,见证并反映了中国环保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历程,为各时期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将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新农村建设、黄河大保护、长江大保护等重点领域,与各国同行在技术交流、产品认证、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

“中国智慧、中国技术、中国方案正不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当前,广大‘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重要阶段,促进经济发展与加强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对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人才的市场需求巨大。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产业基础日益雄厚,也积累了丰富的绿色发展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王一军说,“中心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专职机构,也愿意与协会、中心一道,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搭建更多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地球美好家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永红进一步表示:“期望大家共同努力,就后疫情时代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共促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一是各国强化合作引领,依托‘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等合作对话平台,共享经验和成果,凝聚合作共识;二是推动技术对接,帮助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各相关方对接合作需求,实现绿色发展优势互补;三是发挥示范效应,以可再生能源、大气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为抓手,提供可复制的绿色解决方案,不断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支柱、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