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专栏 > 文章查看

刘志全:环境服务业动力在哪儿?

市场在呼唤发展空间广阔

  
        
   环保产业必须转型升级,复合型环境问题需要系统、综合的解决方案

  “我们推动环保产业向服务业态的转型升级,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在解释环保系统之所以对"催熟"环境服务业表现主动的原因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说,一是环境管理对环保产业的需求正逐步从单项指标控制向综合解决方案转变,产业发展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二是从产业发展规律和国际环保产业发展的实践看,环境服务业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和方向。

  “环保产业向环境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完成环保目标任务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复合型环境问题,环保产业提供的支撑不能再局限于单元的末端处理设备、工程,更应是系统、综合的解决方案。”刘志全说,以服务业态向社会提供综合环境服务,同时也是国际上环保产业的共同发展趋势。

  “成为战略新兴产业不只是机遇,还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此前一直在为环境服务业发展鼓与呼的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反复强调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独特意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环保需求市场、投资市场,但却不是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这说明我们的环境投资还没有成为市场行为,治理修复还没有表现为产业投资和需求。而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帮助地方政府从投资建工程设施转变为直接购买治污减排服务,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环境投资的效率和效益,也将极大地扩展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

  “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环保投资将达到3万亿元,而污染设施运行的市场空间就有1万亿元。刘志全透露,以水处理为例,由于排放提标、污泥处理处置、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等工作的需求,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需求的规模估计有2000万吨/日;在工业废水领域,随着排放标准加严、控制指标增多,取水、回用要求提高,同样也意味着运行维护、技术改造的服务空间广阔。

  当前,社会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要求日益明确,国家对水、大气等环境标准不断加严,对污染治理的要求节节提升,这都要求环保产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要跟上。"特别是将来各项治理项目到位后,改造提升、专业运行服务将是环保产业的主要需求之一。"刘志全表示,这都是环境服务业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什么样的政策最给力?

  推动政府和企业采购环境服务最重要,必须让地方政府和企业成为购买者

  在发达国家,环境服务业占环保产业的比重一般为50%~60%,而目前我国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5%。在刘志全看来,这正是我国环保产业与国际同行差距的主要表现。“我国环境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市场化程度缓慢,总体滞后于环境保护的需求,发展还面临政策机制等诸多障碍。”
  政策层和业界同样期盼着有所突破,从而为环境服务业发展注入活力。对此,刘志全指出,在推动环境服务业发展中,有两方面的政策较为关键,一是推动政府和企业采购环境服务,让专业的环保公司对环境效果负责,地方政府、企业根据环境效果付费。二是鼓励试点,推动探索以合同环境服务为代表的环境服务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