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14-02-25 15:22 浏览次数:8771
3月27日,以“新挑战、新机遇、新模式”为主题的2009城市水业战略论坛在北京国谊宾馆正式开幕。城市水业战略论坛是由清华大学和中国水网联合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交流大会,汇聚了水业高端的各路精英,水业人士一同分享资本操作的最新动向,共同探寻新形势下的水业投融资之道。搜狐绿色频道作为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专业频道将全程参与该论坛的直播。
发言人:傅涛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人(于剑:深圳水务集团的董事长):今天第一单元的最后一个发言邀请到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傅涛主任为我们做城市水业战略转型的主题发言。傅涛主任还是中国水网的总编,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副会长,同时,傅涛博士也是我们这次战略论坛,以及系列水业高级战略论坛等主要策划人和组织者,是我们业内知名的水业政策与市场专家。傅涛先生今天将与我们共同分享关于城市水业发展的一些思考。大家欢迎。
傅涛:时间关系,我直接进入主题。我今天的题目是谈产业转型,其实城市水业作为城市的附属,改革开放30年,这么快的城市化发展,这么突飞猛进的建设化速度,我们的转型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以前画了四条主线,投资的改革,价格的改革,以及特许经营制度的建立,虽然起点不同,但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影响和催生了我们的产业,今天的话题,我们用了三个新来命名这次会的主题,确实我们面临着一个不同的产业背景,这个2008年以后更加突出,用六个方面总结一下我们现在面临的,分行业内和行业外,谈谈现在所面临的产业转型的因素。
在污水方面,我们知道高速建设期的污水处理,正处在这样的时期,同时,我们大量的设施已经建好,现在的情况跟我们三五年前是不同的,十年以前我们国家只有400多座污水处理厂在运营,现在有1500座镇以上的,实际以上镇议长的已经不只这个数,按照数据库的显示,还有2000多座污水厂在建,预计都是在2010年建成,到2010年就有超过3500座在运营中。已经由建设为核心的,变成建设和运营并重的形式出现。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主体和规模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我们十多年以前的建设,主要是10多,20万吨的大型处理厂,前三五年以前主要建的是5到10万。
另外在我们大城市的郊区以及乡镇正在建的是一万吨以下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这三个标,我们的污水处理行业这个基本的结构和十年以前,或者五年以前不一样。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重新找回了命脉行业的感觉,供水现在是城市命脉,随着安全事故的增多,环境污染事故的加大,实际上社会对供水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一年不如一年的水源的供给,同时一年比一年要求的供水的水质的服务。同时,在我们的价格体制上,我们在实行十年以前的价格管理办法,我们在实行一种非常不科学的,以成本的合法性为基础的价格体系,而且我们的回报率根本就不能满足要求。
供水行业在这种两个夹板之下,又作为命脉行业,实际生存是非常困难。在产业投资方面,这五年来有很多公司成长非常迅速,我们传统的模式是以投资拉动市场,就是尤其是2002年特许经营制度发布以来,包括我们今天下午要发布的。经营权来自于产权的控制,这是我们特许经营的一个辩证,本质上特许经营和产权是分离的,但是在中国特殊的城市化时期,我们要求必须拿钱买了我的设施,在让你运行。这个产生的问题是回报率都很低,因为价格没有理顺,仅仅靠买设施进行经营,回报率一定控制在10以下,个别项目会超过10,也是有数的。我认为它走到了转折点。在这种模式下,仅仅靠融资为纽带,扩展市场的模式,需要被一种综合的能力说代替。我说的三个行业内的背景,供水、污水和我们的投资人。
行业外,面临着更大重要的变化,一个是节能减排,我们请赵司长介绍了。实际上他有很多的话题要讲。需要的话,我们再安排沟通,节能减排是我们这个行业里影响最大的政策。实际上直接促使了大量设施的建设,也促使了方责任的逐步到位。现在的责任是设施迅速地提高,按照我们和世界银行和国际组织研究的结论,我们国家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水平和速度,肯定是超过国际的平均水平的,在同样的GDP之下。第二个,在宏观背景上,奥运会,至少抬高了国人对水环境的向往,我们有了水环境治理的标杆,但是这个能维持多久,需要多少成本支撑它,不可能全国按照北京的标准来感到,但是给我们一个预期,我们树立了国际的形象,维系这种形象,保证设施的运营,实际上需要系统的支撑。
第二个,我们认为投资拉动,既改变了我们的资金结构,一方面给政府资金赋予了很大的投资空间。同时,由于市场的紧缩,让市场融资能力受到很大的挑战。大家知道,我一直认为我们的行业实际上跟我们的金融危机,或者政策危机密切相关,我简单讲,1989年的政策危机促使了供水领域的迅速发展,因为之后的大量投资都跟政治危机有关系。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促进了污水处理厂的迅速建设。我们第三次投资拉动,从2008年投资拉动会带给我什么,大家基本都看到了。但是这次背景下的投资拉动,产业背景已经发生变化前两次我们改革基本没有多少主体,但是这种结构之下,我们基本结构已经建立起来,已经有了一批有实力的产业主体,所以昨天谈到的挤出,由于投资拉动促进了政府投资,以及金融危机影响的融资的困难,造成了在2008年客观的国进民退,我们用四种形式总结,一种是民企的国有化。也有地方企业的央企化。
也有传统公司向周边的整合,深水最典型的,就是传统改制的大的公司向周边不断地进行辐射。也有包括区域性,地方性公司的投资,新组建的,包括广州、福建很多地方,包括辽宁,因为政府投资拉动之下,在节能减排之下,成立了新的区域性公司,基本上是这样的新兴市场,我用四个方面总结我们的投资拉动,对我们行业产生的影响。最后一个背景,我们认为中国,尤其今天,保增长,促就业是我们的国策,我们这个产业,原来基本上对保增长一般是,就像昨天说的,我们是保增长离不开市政投资,城市水业留给社会,或留给经济界的基本印象是投资拉动,实际上我们应不能只满足于投资拉动,我们已经有无数的设施建成,我们可以通过消费,也有了消费拉动的基础,我们的服务业拉动,我们的产业结构再发生变化。我们这个产业对保增长,促就业的贡献,不仅仅在建设业上,有多少投资,有多少工人,有多少建设的工作,我们看到所有的报告里,在环境产业的贡献率都说,十一五将投资多少钱,实际上很少有说付费的产值多少多少钱,在环保里不谈这个数。这是促进了我们转型的机遇。
以上六条,我简单讲了一下,这个产业在新的产业转型之下,我们面临着两个方面,六个背景,这六个背景促成了我们的几个趋势,可能发的PPT不太一样,我后来做了修改,因为很急。一个趋势是技术回归,不再详细说了,在前年的战略论坛上,就谈技术回归,这个行业同原来的简单的投资拉动时代,进入到产业化时代的基本特点就是技术回归,各个产业都关心技术,这个行业不仅在关注我们的建设的技术,也在关注运营的技术,我们运营行业的集成化,信息化的管理,我想我们在6月份,技术论坛上会重点讲,技术回归表现的,我们一年有两个水业论坛,6月份有个技术论坛,谈的主要是技术政策和技术方向问题,我们会具体阐述。
另外广泛的,尤其中日之间,中新之间,技术强国跟中国的交流明显更多。第二个方面,就是专业运营服务业的兴起,虽然我还预言过早,但是这个兴起是必然的。和十年以前我们说环境产业的时候,就会当做设备制作以对待,因为那时候相应的运营投资都没有开放。到十年以后,就会当作一批工程公司。到了五年以后,说环保工业,一般会说投资公司。实际上现在我们认为应该转型到服务公司,或者至少是产业并重的时代,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占到60%。实际上一个产业成熟以后,会转型到一个服务业的比重。中国的比重,目前我们的基本估算在20到30,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这个比重一年会比一年增加。中国的城市水业向专业服务业的转型已经开始,而且会越来越深远。我想对每个企业,每个政府的管理都会产生一些影响。
第三个方面,我们认为要落到实处,无论是身处第一批的投资运营公司,还是相应的技术公司,都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能力,这成为水务行业基本的要求,没有相应的运营管理的水平,就没法获得稳定的,有保障的收益,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撑能力,也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政府的、公众的对我们的服务要求的监管。另外,没有我们的资本的能力,也很难翘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