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示公告 > 文章查看

关于2021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提名的公示

根据《关于2021年度环境技术进步奖提名工作的通知》(中环协〔2020〕91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协会提名项目(共二个)的相关内容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7月19日至2021年7月23日。

公示的具体内容详见附件:2021年环境技术进步奖公示材料。

在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对上述申报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我单位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

通讯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中路三段118号

 系 人:杨良

联系电话:85621176,15973164097

 

附件:

2021年环境技术进步奖公示材料

项目一:

项目名称

基于强化富集/催化燃烧的低浓度VOCs超低排放技术及其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主要完成人

李立清,曾毅夫,何曦,曾政,周益辉,李海龙,叶明强,姚小龙,苏长青,刘彰,刘伟,王延斌

项目简介

项目团体经过18 年的研发,通过理论、方法和技术攻关,开发了VOCs 浓缩富集技术及装置,攻克了大风量、低浓度VOCs 废气高效浓缩以及富集回收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高性能炭材料规模化生产应用;开发了具有高抗性、宽温区、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VOCs 氧化催化剂,与商业催化剂相比,起燃温度降低50℃左右,在250℃以上典型VOCs 的转化率接近100%,解决了低温条件下催化剂活性低、运行不稳定的技术难题;构建了吸附、催化过程传热与传质耦合数学模型,实现了VOCs 净化过程的高精度数值模拟与仿真,结合监测与控制系统形成了智能化的组合工艺系统,破解了大风量、低浓度、非稳态VOCs 深度净化和超低浓度排放的工程技术难题,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应用。VOCs 去除率达90-98%,净化气VOCs 浓度降至3mg/m³超低排放标准以下。

推广应用情况及效益

目前,基于强化富集/催化燃烧的低浓度VOCs超低排放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120 余家企事业单位得到广泛使用,涉及多个工业生产、生活领域,近三年产生直接经济收入近2.1 亿元,实现全国低浓度VOCs 治理市场份额在工艺涂装业占10%以上。在各个净化单元性能优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工业污染源VOCs治理“卡脖子”多点难题突破,完成了产业化推广应用,推动了工业污染源VOCs治理技术进步,为我国VOCs 污染治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项目二:

项目名称

土壤污染持续治理及资源化成套技术体系构建

主要完成单位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主要完成人

曾睿、胡志鑫、王栋、郭媛、王勇、王玉富、游建军、邓腊云、钟儒波、康地、邱财生、李祥、龙松华、赵信林、杨攀

项目简介

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对我国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存在直接威胁。2014年环境保护部与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表明,无机污染以重金属为主,总超标率为16.1%,且呈现复合污染。植物修复具有高富集性、简便、易推广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但是修复后高重金属含量的农业废弃物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同时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对推动环保产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以及植物修复后的安全利用研发与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计划的资助下,经过多年的田间试验和研究,发现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镉、砷、铜、铅,以及类重金属元素砷等在植物体内的富集和转运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一系列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栽培措施,形成了多套包括土壤重金属稳定和植物修复技术在内的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开发了纤维作物作为工业用生物原料的资源化途径。最终构建起“修复植物规模化种植-污染治理技术-生物基新型环保板材”一条完整的“污染治理-生产-加工产业链”技术体系。

该项目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需要,首次将环境污染治理与产业化挂钩,在进一步完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情况下,对治理后易产生二次污染的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①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通过对重金属在富集植物体内迁移转化规律、培育以及品种筛选,对项目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②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通过双重技术体系构建,达到对环境污染区的生态治理与恢复,大幅提高了相关环保产业的经济效益;③首次将环境污染治理与产业化挂钩,在降低二次污染的同时建立成套的人造板产业链,完善了污染治理中的缺点,大幅提高了相关企业经济效益。

推广应用情况及效益

项目实施期间,项目形成的产品与技术在湖南、江西等相关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项目开发的产品已应用于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矿区污染土壤生态恢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户外防腐木材、室内装饰板材等多种领域;项目开发的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矿区污染土壤生态恢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人造板加工等相关环保项目。通过新技术推广和产品应用,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29343.36万元,新增利润4166.76万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项目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和经济增长需要,首次将环境污染治理与产业化挂钩,在进一步完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情况下,对治理后易产生二次污染的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环境技术产业链,有利促进了环境污染治理产业技术的升级和农业废弃物高效高值化利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其中通过新技术推广和产品应用,累计向社会提供了12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增收;其次,对治理后易产生二次污染的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固定污染物迁移的同时增加了新的技术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一套完整的环保技术体系。此外,项目实施期间,培训工人和技术人员1300人次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智力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该项目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开辟了一条完整的环境技术产业链,增强了产业的生态效益,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